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策信息

物流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什么分析

时间:2024-03-04 15:31:01  来源:http://www.0317rcw.com  作者:admin

1 物流的本质

物流业是由基本都有产业归属的、各种不同作业有机组合并逐步演进形成的,从功能上看它们共同为物质的流动过程服务。物流业的本质是以自身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内容为指导并通过专门的作业创造并实现价值的活动。

在经济社会,物质的流动过程是价值流转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经济活动的物质表现形式。物流业为实现物质的流动所采取的一系列辅助性活动,主要包括物质流动的设计、运输、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信息服务等,与物质的流动过程具有同样的本质属性——创造并实现价值的增值。也即物流系统的演进最根本的动力是能够创造并实现价值,只要有利于创造并实现价值的物流作业组合,都应纳入物流产业化领域之中。为此,不应以具体作业形式来判定该业务是否属于物流业。只有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制定出有效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与策略。

2 物流产业的投入与产出

2.1 物流产业投入的特殊性

(1)投入带有明显的被动性。一般工商企业发展的主动性较强,对目标市场定位、生产(销售)的产品定型、企业发展的构架等重大问题都可以通过制定发展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企业投入。而物流业是为物质的流动过程进行辅助服务的产业,更多的是在偶合性的背景下寻求渐进式的发展。只有当工商企业的需求与自身能力相匹配,且合作后可为需求方创造消费者剩余价值的情况下,物流企业才会进行投入。这种投入显然带有鲜明的被动性。

(2)对公共基础设施投入的依赖性较强。从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看,其提供的多种业务都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如运输线路、场站、枢纽、港口、码头等)、运作基础设施(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等)和通讯基础设施(如公用通信网、通讯设备及线路等)的支撑,而对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单一企业无法完成的。即物流企业的投入依赖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但又不可能超越这种投入。因此,物流企业要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条件、能力和发展前景进行合理评估,寻求现实可行的拓展服务。

(3)自身基础设施投入要有灵活性。从物流企业的消耗来看,对其自身基础设施投入的要求不严格。这是因为企业自身通常不具备对所需基础设施投入的能力,且投入构造基础设施不具必要性(投入后不一定有充足持续的业务加以支持)。并且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合作、虚拟经营等形式满足对基础设施的需要。因此,物流企业对自身基础设施的投入要充分体现灵活性的特点,视机而动、视时而动。

2.2 物流产业产出的特殊性

物流产业的产出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类型、不同品质的物流服务,而物流产业赖以发展的动力源泉是挖掘第三方利润源。第三方利润源是指通过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运作可望实现的利润空间,其内容不仅包括物流成本的降低,还包括提高运作效率、提供增值服务等带来的效益。物流产业产出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出的内容,即第三方利润源的实现程度。因此,物流产业产出的特殊性就在于对其产出内容特殊性生的描述。

物流产业的产出内容主要包括:①减少资源占用产生的效益;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产生的效益;③提高设施使用强度产生的效益;④节约消耗产生的效益;⑤提高工作效率产生的效益;⑥增值作业(指以实现产品交付为目的的常规服务,如产品包装、组装、拆卸、订单管理、市场调研分析、产品回收管理等)产生的效益等。

3 物流业发展的基本理念

本文中理念的定义是“与发展逻辑相适应的观念”或“理性的、明智的观念”。而整体优化是指导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所谓优化的根本标志是能创造使各相关利益主体都接受的利益增量。这涉及两个层面的内涵:必要的利益增量和该利益增量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两者缺一不可。物流产业正是在这样的优化理念指导下逐步发展形成的。

优化理念有3个重要的特征。其一是相对性特征,相对于行为主体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认识水平、自身的技术经济条件、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状况、行为动机等)来评价优劣。正是优化的相对性特征,促使物流企业各自充分考虑自身的优势来拓展发展空间,使整个物流系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对于单个物流企业而言,从服务手段、地域、内容、网络、品质和设施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服务特色或服务个性是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也是企业实现有效竞争和持续获利的重要保障。其二是主观性特征,行为主体根据自己的主观认识并从自身的得失来评价优劣。这也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动力源之一。对于物流企业经营者而言,主观认识尽可能全面、系统的反映客观实际,是维持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其三是预见性特征,行为主体是根据自己的预见来策划优化方案的。只有当优化按期望那样准确实施时,才能够成为结果。一旦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偏差或发生了不可预见的不利因素,结果有可能与初衷完全相反。这是物流业发展难以彻底规避的风险。

“整体”是基于物流产业的层面来界定的,特指参与优化过程的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至少有两个:物流服务的供给企业和物流服务的对象——物流服务需求企业。

国民经济实体是由各种供应链有机结合组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细化,在风险、技术、资源分布、经济实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众多规模不等、业务内容各异、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生存于各自的供应链上。各利益主体都在追求实现自身最优的目标。但如果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利益主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各自最优未必整体最优。例如,在供应链中,仓储企业希望其业务越饱满越好,而厂家或商家则希望实现零仓储;运输企业希望有饱和的运输任务和较高的运输价格,而厂家或商家则要尽可能降低运输消耗,等等。

经济过程正是在各利益主体追求获得自己认为可接受的利益行为驱动下运行的。物流企业必须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要求(包括经济利益和具体业务),将自身的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以可能获得的利益水平来决定是否合作。因为双方合作的基础是“双赢”。

4 结束语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产业政策体系是带有较强技术性和理论性的系统工程。为了保证政策制定的导向性、适应性和有效性,必须以深刻把握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前提。而对于物流本质、物流产业投入与产出特性等问题的研究,既是物流产业理论形成的基础,又是制定物流产业政策的前提,应引起理论界更多的关注。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